河蟹养殖中几种常见的疾病病症与防治方法

河蟹养殖中几种常见的疾病病症与防治方法

1.蟹奴病
(1)病症:被蟹奴(一种寄生虫)大量寄生的河蟹,蟹脐略显肿大,揭开脐盖可见乳白色或半透明颗粒状虫体。病蟹生长缓慢,生殖器官退化。肉味恶臭,不能食用,感染蟹奴的河蟹称之为“臭虫蟹”。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染有此病,多见于成蟹,并且雌体患病比例大于雄体。流行季节为8~9月份。


(2)防治方法

①避免引进已感染蟹奴的蟹种。

②彻底清塘,杀灭蟹奴幼虫,常用药物有漂白粉、敌百虫、福尔马林(甲醛)等。

③更换池水,注入新淡水。

④用高锰酸钾20毫克/升溶液或硫酸铜(蓝矾)8毫克/升溶液,浸洗病蟹10~15分钟。

⑤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0.7毫克/升溶液,全池泼洒。


2.腐壳病
(1)病症:病蟹步足尖端破损,呈黑色溃烂,然后步足各节及背甲、胸板出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严重时甲壳被腐蚀成洞,可见到肌肉或皮肤,因此导致河蟹死亡。该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感染细菌所致。

(2)防治方法

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水质清洁,夏季经常加注新水,清除塘底淤泥。养殖期间,定期用生石灰全池泼洒,其浓度为5~10毫克/升。

②在捕捉、运输、放养等过程中操作要细致,使用工具应严格消毒,勿使河蟹受伤,放养前将蟹种在浓度10~15毫克/升的复方新诺明药液中浸洗10分钟。

③治疗:用漂白粉全池泼洒,使池水中漂白粉浓度达1毫克/升或用复方新诺明全池泼洒,使池水中复方新诺明浓度达0.1~0.5毫克/升或用生石灰全池泼洒使池中生石灰浓度达到10~15毫克/升,连用2次,同时在饵料中加磺胺类药物,每千克饵料加药1克,连喂3天。

3.着毛病(挂脏)
(1)病症:在河蟹的颊部、额部、步足关节上附着水绵(绿苔)等丝状藻类以后,使得河蟹行动缓慢,进食减少,如果堵塞出水孔,造成河蟹窒息死亡。这种病一般5月底6月初易发生。


(2)防治方法:

①忌用农田肥水。

②5~6月河蟹生长蜕壳的高峰期过后,用青灰(草木灰)遮挡2/3的池塘水面,使水绵缺少阳光而死,并将死去的水绵捞出。

③7~8月份,用15毫克/升生石灰全池泼洒,通过提高pH值抑制水绵滋生;10~15天再用1次,杜绝此病的感染。

④用硫酸铜(蓝矾)全池泼洒,使用浓度为0.7毫克/升,能较好地杀灭青苔。

⑤用生石膏粉25~30毫克/升全池泼洒,连施3次,每次间隔3~4天。

4.黑鳃病
(1)病症:病蟹鳃部受感染变色,病轻时左右鳃丝部分呈现暗灰色或黑色,病重时鳃丝全部变成黑色,病蟹行动迟缓,白天爬出水面匍匐不动,呼吸困难,俗称叹气病。轻者有逃避能力,重者几日或数小时内死亡。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该病多发生在养殖后期,尤以规格大的河蟹易发生,该病危害极大。水质条件恶化,放养密度大,加之养殖过程中过量投饵,造成食场四周和池塘边浅水区残渣剩饵过多并变质腐烂。水体交换量不够,致使有害细菌大量繁殖,导致河蟹鳃部感染。此病多发生在8、9月份,流行快,危害极大。

(2)防治方法

①注意改善水质,及时更换新水。

②定期清除食场残饵,用生石灰进行食场或饵料台消毒。

③用漂白粉全池泼洒,使池水中漂白粉浓度达1毫克/升。

④预防时,每10~15天用石灰水全池泼洒,使池水中生石灰浓度达10毫克/升;发病时用石灰乳泼洒,使池水中生石灰浓度达10~15毫克/升,连续泼洒2次。烂鳃细菌对酸碱度较为敏感,泼洒生石灰后的池水pH一般可升至8.5~9.1,能有效地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

⑤将病蟹放在2~3毫克/升的复方新诺明溶液中浸洗3~5次。

5.烂肢病

(1)病症: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肛门红肿,摄食减少或停食,活动迟缓,最后无法蜕壳而死。该病是因为在围捕、运输、放养过程中蟹受伤或生长过程中敌害致伤感染病菌所致。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染有此病。

(2)防治方法

①在捕捞、运输及放养过程中操作要小心,勿使蟹体受伤。

②放养前用复方新诺明20毫克/升溶液将蟹种浸泡10分钟后投放。

③用土霉素或复方新诺明1毫克/升全池泼洒。

④用生石灰10~15毫克/升全池泼洒,连续使用2~3次。

6.水肿病

(1)病症:病蟹的腹与胸甲下方交界处肿胀,类似河蟹即将蜕壳。用手轻轻压其胸甲,有少量的水向外冒。病蟹活动缓慢,拒食,终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河蟹水肿病有两种,一种是细菌感染水肿,另一种是因毛霉病后期鳃感染水肿。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细菌性的水肿,发病在夏初至中秋,即从小满至秋分前的气温较高,河蟹生长旺盛的时期;而毛霉菌病引起的水肿发病在秋分以后的天气凉爽、河蟹成熟的时期。

(2)治疗:细菌性的水肿须用抗生素治疗。

①连续换水2次,先排后灌,每次换水量1/3~1/2。

②泼洒漂白粉2毫克/升。

③全池泼洒土霉素粉1毫克/升。

④全池泼洒生石灰10~15毫克/升。

⑤用土霉素、大蒜拌食投喂1周,用量:每千克蟹用土霉素0.25克,大蒜用量可为蟹重的0.5%~1%。

毛霉菌引起的水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须用抗毛霉菌药物治疗:

①连续换水2次。

②泼洒漂白粉2毫克/升。

③泼洒福尔马林10毫克/升。

④泼洒生石灰10~15毫克/升。

另外在养殖过程中操作要小心,勿使蟹体腹部受伤。

7.水霉病
(1)病症:病蟹体表、尤其是伤口部位,生长着棉絮状菌丝,俗称“生毛”。菌丝长短不一,约2~3厘米。向内深入肌肉,蔓延到组织间隙之间。由于霉菌能分泌一种酵素分解组织,蟹体表受刺激后分泌大量黏液。病蟹行动迟缓,摄食减少,伤口不愈合,导致伤口部位组织溃烂并蔓延,严重的造成死亡。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主要因运输、操作不慎,受伤蟹体侵入水霉菌所致。当水霉菌着生面积占体表的1/4时,河蟹数日内即死亡。此病尤以春季最为常见。

(2)防治方法

①在起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

②用新洁尔灭0.25毫克/升全池泼洒,隔5天后再施1次。

③用3%~5%的食盐水浸洗病蟹5分钟,并用5%的碘酒涂抹患处。


8.纤毛虫病
(1)病症:病蟹关节、步足、背壳、额部、附肢及鳃上都可附着纤毛虫类的原生动物。病蟹体表污物较多,行动迟缓,食欲下降,乃至停食,终因营养不良,无力蜕皮而死。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该病是因池水过肥,长期不换水,投喂量大,残渣剩饵不清除,水质恶化,纤毛虫大量繁殖并寄生于蟹体所致。

(2)防治方法

①改善水体环境,排除1/3老水,泼洒生石灰,使池水中生石灰浓度为10~15毫克/升,连用2次,将池水透明度提高到40厘米以上。

②用0.05%福尔马林浸洗病蟹1~2小时。

③用福尔马林全池泼洒1~2次,使池水中福尔马林浓度达1~2毫克/升。

④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使池水中药物浓度达0.7毫克/升。

⑤用硫酸锌全池泼洒,使池水中硫酸锌浓度达到0.3毫克/升。

盘锦地区在养殖及越冬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此疾病。

9.肠胃鼓气病

(1)病症:病蟹消化不良,肠胃发炎,胀气,打开腹盖,体表清白,轻压肛门,可见黄色黏液流出。该病是由于投饵不均、饵料变质或投喂难于消化的饵料而引起的。病蟹不吃食,若不及时治疗,不仅影响其生长,还会引起死亡。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2)防治方法

①定时投饵。

②投喂新鲜无霉变的饵料,饵料应投放在浅水滩处,隔日清除残饵,保持池水清新。

③在饵料中加入大蒜,每千克饵料中加入大蒜100克,连喂3次。

④每千克饵料中加复方新诺明1克,制成药饵,连喂3天。

10.脱壳不遂病
(1)病症。一是黑壳蟹不蜕壳:病蟹壳呈灰黑色、坚硬钙化、不吃食,蜕不下壳,轻敲背壳,能打出一个空洞,内已长出一层新的软壳。二是长毛蟹不蜕壳:病蟹的甲壳、口器、眼窝等处长了厚厚的一层毛状物(原生动物及霉菌),毛上覆盖一层泥土及污物,整个蟹壳呈灰黄色或土黄色。

(2)防治方法

①定期用生石灰10~15毫克/升全池泼洒。

②科学投饵,补充营养:在饵料中添加适量的脱壳素及贝壳粉、骨粉、蛋壳粉、鱼粉等矿物质含量较多的物质。

③创造适宜的蜕壳环境:要保持水位相对稳定,既要有浅水区,又要有深水区,栽培水生植物。

④调节水温:保持水温在19~28℃。

11.急性中毒症
(1)病症:一是有毒因子,因为侵袭强度大,在短时间内,通过河蟹的鳃、三角膜,使其背甲后缘胀裂出现假性“蜕壳”或河蟹的腹脐张开下垂,四肢僵硬而死。二是有毒因子,在较短时间内,通过水草、人工饵料的吃食带进,经由胃、肠的血液循环,使河蟹内分泌失常,螯足、步足与头胸分离并死亡。致使河蟹中毒死亡的原因,有池塘内部的,如池底有毒气体硫化氢、氨,水中生物性毒素等。有外源性的,如过高浓度用药,受有毒物感染的饵料等。

(2)防治

①蟹苗蟹种放养前,养殖池干水后每亩用100千克生石灰清塘。6~9月,用生石灰15毫克/升全地泼洒。

②年终,清除池底过多淤泥(保留5厘米)。

③在池中栽植水草来净化水质。

④一旦出现此病症,马上更换新水。

⑤对蟹消毒或药浴时应避免用有机磷药物。在用硫酸铜或高锰酸钾时也应十分谨慎,其浓度不宜过大,消毒药浴时间不宜过长,必要时在用药后再换以洁净的新水。

(文章来源:水产养殖网)

河蟹养殖中几种常见的疾病病症与防治方法




河蟹养殖中几种常见的疾病病症与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