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让水稻田纯收入翻40倍的试验

腾氏水产商务网报道:5月3日上午,看着一车泥鳅苗投入到鱼塘里,李晓川心情有点复杂——既有成活率方面的担心,更多的则是对试验前景的期盼。再有三周,三台县双乐乡王家堰村的稻田将完成插秧,届时这批泥鳅苗的个头将接近香烟大小,就可以正式启动水稻田养泥鳅。自从去年他到王家堰村后,就一直在摸索通过水产养殖带领大家脱贫的办法,经过前两次试验,他似乎摸到了成功的大门——如果试验顺利的话,每公顷水稻田纯收入将从3000元增长到12万元以上。鱼换泥鳅4个月收获是一年的两倍去年3月,为解决丘区发展滞后问题,绵阳将三台县南部16个镇乡设为全市“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双乐乡正在其中。在道路、沟渠建设快速推进的同时,王家堰村也迎来了“脱贫智囊”——水产养殖大户李晓川。在签署了扶贫目标责任书后,李晓川以一个小小试验,赢得了大家的信任。此前,王家堰村有7公顷塘堰,但大家养的都是传统的四大家鱼,技术也很陈旧。养殖户王兴发记得很清楚,以前0.5公顷的塘堰年收入不到5万元。利用王家的塘堰,李晓川用泥鳅替代家鱼,从去年6月到9月,收入就接近10万元,是以往一年收入的两倍。“在人多地少的不利条件下,要让大家脱贫,必须从转换发展思路入手。”李晓川说。莲藕+泥鳅共生模式初见成效尝到甜头后,李晓川将目标放在了稻田上,理由也很简单——全村可发展水产养殖的水面不过15公顷,而冬水田面积足有近50公顷。这一理念也得到三台县农业部门的认可。作为水稻大县,三台共有近3万公顷水稻,在传统种植模式下,扣去种子、农药等成本,每公顷每年纯收入不过3000元。在外地考察过稻田养螃蟹、稻田养甲鱼后,李晓川决定在稻田里养泥鳅。因没有先例,他先做试验——在王家堰村的莲藕田里养。听说李晓川又要做试验,脑筋灵活的村民马上找上门来。很快,近10公顷的莲藕田开始启动,为了降低风险,既有产量高的白藕,也有可供观赏的红藕——万一共生模式失败的话,还可以发展农家乐。结果令李晓川很满意,因为泥鳅可松土,且排泄量很大,可作有机肥,莲藕和泥鳅都获得了丰收,每公顷仅泥鳅产值就高达15万元。稻田+泥鳅或可造福数万农民5月3日,一批有机肥运抵试验田,作为基肥施入其中,拉开了试验的序幕。在李晓川眼里,3.33公顷的稻田只会施这一次肥,不仅可部分满足水稻所需养分,同时还会为浮游生物提供养料,以节约泥鳅饲料,而泥鳅粪便则作为有机肥的补充。这正是这场试验的基本原则——建立一个生态共生系统,泥鳅、水稻,循环往复,互相促进。为了适应水稻田的低温、低氧条件,李晓川选择了俗称“台湾泥鳅”的大鳞副鳅,看重的就是其生命力顽强、排泄量大的特点。因稻田里有泥鳅,无法使用农药,李晓川订购了一批抗虫性较好的水稻种子和性诱剂灭虫设备,“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是被逼着种起了有机水稻。”李晓川笑着说。好处也很多。首先水稻和泥鳅生长周期基本相同:5月底启动,8月底收获,不会耽误第二季播种;其次,综合每公顷总成本约为6万元,而产值高达18万元,是传统水稻纯收入的40倍以上。

(文章来源:腾氏水产商务网)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水产动态!

帮邦魔盒不仅是一款功能强大但价格极低的在线溶氧pH测控仪,还为合伙人、代理商提供客户管理、商机导流和全方位养殖过程数据了解的综合服务平台。请你对帮邦魔盒提出改善建议。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