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养虾 鄱阳湖小龙虾成江浙沪饭店抢手货

12月18日,鄱阳湖都昌县周溪镇水域,商贩杨先生收购了满满一卡车小龙虾,高兴地踏上回江苏的路。小龙虾一度被认为是鄱阳湖的“祸害”,如今因其鲜美的肉质和口感,“反客为主”成为江浙沪等地饭店的“抢手货”。

  小龙虾在南昌餐桌受宠。

    

  商贩彻夜守候买龙虾    夏季是渔民捕捞鄱阳湖小龙虾的高峰期,南昌船山路的美食街此刻也火爆起来。食客们排队等待店主叫号,就是为了品尝鄱阳湖的新生水产资源——小龙虾。与此同时,在鄱阳、余干、都昌、进贤、新建等地,从江苏、浙江、上海和湖北等地来的商贩彻夜守在湖边,装运新鲜的小龙虾。    小龙虾一时间红透了大江南北。这种外来入侵物种,正有“反客为主”的势头,渐渐成为江南一带消费者青睐的“河鲜”。多地有专门的油焖小龙虾一条街,鄱阳湖野生小龙虾以肉质好、口感好著称。    小龙虾的学名是克氏原螯虾,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后引入日本。在20世纪30到40年代我国又从日本引进,一度被认为是鄱阳湖的“祸害”。    鄱阳湖畔的都昌县周溪镇,早年因为湖里的小龙虾一度繁衍太快,部分小龙虾逃逸至附近的稻田里,曾给当地稻田带来灾害。当地农技员告诉记者,小龙虾啃噬水稻等水生、半水生作物的根系,破坏天然植被,对当地的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构成威胁。    新模式让外来物种成功逆袭    据介绍,鄱阳湖捕捞小龙虾已有20年历史。谁能想到,当年入侵鄱阳湖的外来物种,被湖区渔民充分利用进行捕捞,成了一条致富门路。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湖区多个县区把发展小龙虾产业纳入写入“十三五”规划里。    经过专家和养殖户的努力,都昌县探索出小龙虾“虾稻共作”模式,打破了“稻田不能养殖小龙虾”的论断。稻虾共作模式是一种综合利用的种养模式,即以涝渍水田为基础,以种稻为中心,稻草还田养虾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该模式为每年9至10月份中稻收割灌水后将小龙虾苗投向稻田进行寄养,小龙虾以被淹的稻草以及稻田中的浮游生物为食,在次年的5至6月份水稻插秧前收获成熟小龙虾。    在这一模式中,小龙虾成功逆袭,从水稻的害虫变成了水稻的朋友。原生态的鄱阳湖小龙虾,赢得“一湖清水出好虾”的美名。    水产专家介绍,我省河湖众多,水草丰富,水质清新,适宜养殖小龙虾的自然资源丰富。在我省,包括增值养殖的小龙虾面积共有20万亩,比上年增加了两成。    湖区多地力推小龙虾产业    近日,都昌出台了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在该县掀起了养殖小龙虾的热潮。该县对新增的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养殖户给予资金补助,同时对养殖规模大、养殖效果好、加工市场带动强的企业、合作社和养殖户进行奖励。    都昌县境内拥有鄱阳湖水面185万亩,内陆水面20.5万亩,水田45.68万亩(其中有大约15万亩适宜开展虾稻共作养殖小龙虾)。明年该县将发展小龙虾养殖面积2万亩,到2020年,养殖面积达到10万亩。    同时,该县准备在县城是周溪镇建立两个小龙虾交易集散中心,并拟举办开湖节和龙虾节,在县城打造小龙虾美食一条街。目前,都昌县有两家小龙虾加工龙头企业,其中一家年加工能力达3000吨左右,以加工虾仁为主,产品深受欧美多个国家的青睐。另一家加工企业以冷冻为主,加工能力达2000吨。    依江伴湖的九江县,低洼地资源丰富,虾稻共作项目在该县也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今年,该县着力打造虾稻共作项目,计划在江新洲、新塘、港口、城子镇等沿江滨湖乡镇建设万亩规模“虾稻共作”产业基地,项目规划首期总投资预计在2800万元以上。  

(文章来源:腾氏水产商务网)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水产动态!

巡塘只能靠经验和猜测?帮邦推出巡塘必带神器——“帮邦小黑升级版”,只需几秒钟,塘口溶氧、水温、ph轻松掌握!便携,智能,简单,实惠。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