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 不要一味迷信,买进口食品要学会“三看”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食品农产品进口国。相比国产食品,不少消费者对进口食品更加信赖,有的甚至达到迷恋的程度。然而,进口食品的质量并不都那么“美好”。




国家质检总局最新公布的信息显示,仅今年10月,就有17批次来自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的进口葡萄酒不合格。进口橄榄油的不合格问题亦十分突出,前不久意大利多个品牌橄榄油被查出“掺假”。究竟有多少进口食品存在问题?来自哪些国家和地区的问题食品最多?哪些进口制造商登上了黑榜?进口食品问题主要出在哪里?


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1至10月,我国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出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进口食品达2350批次,已被退运或销毁。其中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不合格食品最多,达到601批次,仅10月就检出了76批次。


对此,国家质检总局表示,正在建立最严格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体系,同时探索跨境电商背景下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


中国台湾地区和欧盟不合格多


同花顺数据中心运用大数据统计显示,从进口不合格食品的产地上,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披露的不合格进口食品中,排在前十名的产地分别为:中国台湾地区、马来西亚、日本、美国、泰国、意大利、西班牙、韩国、法国和德国,被披露不合格进口食品的次数分别为601批次、151批次、147批次、122批次、111批次、108批次、102批次、90批次、81批次和76批次。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这前十名产地的不合格进口食品共1589批次,占不合格进口食品批次总数的67.6%。


产自中国台湾地区的不合格食品最多,占25.5%,超过总数的四分之一,成为进境不合格食品的“重灾区”。去年国家质检总局曾多次发布台湾食品警示通报,如台湾糖果违规使用甜味剂,台湾永和豆浆被检出转基因成分的质检信息等。


对于台湾地区进口食品不合格问题突出,作为口岸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厦门东渡检验检疫局此前表示,“违规添加”成为台湾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元凶”,主要包括三类,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或营养强化剂、违规添加保健品药材、违规添加非食用物质等。


另外,产自欧盟国家的不合格进口食品达579批次,占不合格进口食品的24.6%。此前国家质检总局在发布的《2010-2014年中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里提到,2010至2014年检出的不合格进口食品中,来自欧盟的批次最多,约占总数的29.3%。


标签和微生物污染问题多


同花顺的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10月,进口食品被检出不合格的前十大原因是:标签不合格、菌落总数超标、大肠菌群超标、超过保质期、未按要求提供证书或合格证明材料、水分超标、未提供所需证书、霉菌超标、品质不合格、未获检验检疫准入。这10类不合格食品为1282批次,占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数的54.6%,超过一半。


此外,货证不符、包装不合格、砷超标、超范围使用苯甲酸、铜超标、违规使用化学物质酸性红、山梨酸超标的现象也不少。


中山大学预防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主任蒋卓勤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菌落超标、大肠杆菌或霉菌超标的食品,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出现腹痛腹泻,霉菌超标的危险性、毒性更大。


另外,水分超标也会导致食物中的细菌易繁殖,缩短食物的保存期。包装不合格会影响食品的保存期。而重金属砷超标,可能直接对人体产生毒害,造成肝肾、神经、生殖系统损害,“砷的毒性很强,甚至可能导致肿瘤风险”。苯甲酸是常用的防腐剂,但超范围使用会加重肾脏负担,损伤肝脏。酸性红则是一种工业染料,不能添加到食品中,伤害食用者的肝肾。


上海拦截不合格食品最多


各地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食品严密监控,拦截问题食品的十大口岸为上海、深圳、广东、厦门、福建、山东、北京、浙江、珠海、广西。其中上海口岸拦截的不合格食品批次最多。


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2014年全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2014年,我国有481个口岸进口食品,进口食品贸易额列前10位的口岸分别是:上海、天津、广州、青岛、大连、深圳、苏州、北京、厦门、泰州,共375.7亿美元,占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77.9%。


供应链复杂进口食品监管面临挑战


质检总局表示,这些不合格进口食品都已依法做退货、销毁或改作他用处理,未在国内市场销售。


数据显示,2001至2014年间,我国进口食品农产品贸易额从118.3亿美元增长至1214.8亿美元。食品分析师徐雄俊认为,各大品牌在中国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容易出现问题。尽管各国标准不一,但知名企业多款进口产品屡次出现问题,一定程度反映出其对品牌、产品、渠道管理上的不严格。


“受全球经济复苏疲弱、消费市场低迷、生产成本持续提高等因素影响,一些食品企业为维持利润,减少了对质量管理的投入,全球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甚至一些全球知名食品企业和以食品安全著称的国家或地区也曝出食品安全丑闻”,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林伟在10月29日专题发布会上表示,全球食品供应链愈加复杂,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正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而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带来新的食品安全监管难题。


林伟表示,目前我国正在建立最严格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体系。严把“准入关”,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准入,并建立进口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誉记录制度。截至2015年9月,57家境内外企业被列入不良记录企业名单,采取加严检验检疫。


通过跨境电商进口的食品也暴露出一些安全隐患。林伟表示,质检总局将探索跨境电子商务进口食品的安全监管模式。目前质检总局已起草了监管细则,正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买进口食品要学会“三看”


“消费者不要一味迷信进口食品”,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主任蒋卓勤表示,进口食品安全问题屡被检出,消费者尽量选择正规销售渠道,特别是在网购、代购食品时要谨慎,“它们常逃过正常检测,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林伟建议,“正规商家一般可保证产品来源和运输、贮藏条件符合安全要求。”比如选购进口肉时,可以通过“三看”来鉴别该食品是否来自正规渠道。一看“两个清单”,即输华肉类准入国家及产品名单和已在华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名单,可在质检总局网站查询,超出以上范围的“进口肉类”切勿购买。二看“一个单证”,购买时可要求商家出示进口肉类相应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不能出示或提供的不要购买。三看“一个标签”,正规进口肉类外包装上一般有中文标签,标明品名、生产企业注册号、生产批号、规格、产地、目的地、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温度等内容,如发现包装和标签上均是外文没有中文,千万不要购买。


注:本文报道和表格涉及的数据,均为同花顺数据中心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进口不合格食品信息统计。

转载声明

本文为海鲜指南转载自新京报,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海鲜指南一起探寻全球最好的海产品!长按二维码 即刻关注
点击下面标题可直接查看对应往期精选文章~

1.不可错过的全球六大海鲜市场

2.中国主要水产品批发市场盘点(1)

3.中国主要水产品批发市场盘点(2)

4.中国主要水产品批发市场盘点(3)

5.全球最大鲈鱼、海鲷供应商,土耳其成欧洲海鲜市场新赢家

6.常见海水鱼类图谱大全

7.八种珍贵现生鲟鱼图谱及介绍

8.什么是“三文鱼”?虹鳟到底能不能当“三文鱼”卖?

9.高清组图带你走进三文鱼第二大国智利养殖场及加工厂

10. 走进日本,带你领略金枪鱼的百般吃法!

11.海鲜指南专访挪威海产局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总监Sigmund Bjørgo

12.海鲜指南专访智利驻华使馆商务参赞贝安之

13.海鲜指南专访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省长Stephen McNeil

14.如何区分东风螺、福寿螺、螺蛳、香螺、辣螺、泥螺、油螺等?

15.如何区分大闸蟹、毛蟹、青蟹、梭子蟹、河蟹、红蟳、螃蜞、帝王蟹、松叶蟹等?

16.如何区分罗氏虾、基围虾、大头虾、青虾、九节虾、花虾、竹节虾、对虾、虎虾等?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海鲜指南往期精选文章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