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90后强势崛起,水产行业万众创业时代还会远吗?

“自把长竿后,生涯逐水涯。尺鳞堪易酒,一叶便是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在中国几千年文化中,对水产人最原始的描述就是渔夫。魁梧的体魄,健康的肤色,乘一叶扁舟,撒一张渔网是大家脑海中对水产人最质朴的认知。当传统美好的画面沉淀为记忆,敲开新时代下水产行业的大门,我们看到,新的一代正在崛起。和传统水产人相比,他们只能算作初出茅庐的新人,但他们用实际行动向大家证明了,他们是行业最年轻的群体,也是未来不可缺少的人才支撑。随着这部分人群的崛起,水产行业转型时代正徐徐拉开。

■ 90后开启浙江水产人小棚养虾新时代

2012年,一位90后小伙子来到了江苏如东做起了小棚虾养殖。这看似是一件平凡的事,但是对于水产行业来说,这是一件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大事,因为这位90后开启了浙江人在如东进行群体大规模养虾的新时代,他就是浙江台州人杨智超。

“大学专业是国际贸易,毕业后从一个高大上的金融转行到一个接地气的水产行业,这简直就是上天入地的变化。”杨智超如此调侃自己曾经的专业和现在的事业。

2012年之前,杨智超和他姐夫在江苏搞外塘虾养殖,因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来到了江苏如东。经朋友介绍、考察,他们发现如东本地的南美白对虾小棚养殖模式具有风险低、成功率高等特点,比原来的土塘养殖好多了。现在如东的小棚虾养殖已驰名全国,是如东水产养殖的一张亮丽名片,但2012年,正值如东小棚虾养殖刚刚兴起之时,这位90后便和朋友一起,以前瞻性的眼光和对行业的深度洞察,在如东栟茶镇江安村共建设如东小棚430张,开启了浙江人在如东养虾的新篇章。

说到杨智超的姐夫曹国华,也是一位水产行业的牛人,虽然不是一位90后,但是“踩着80后的尾巴出生”,前几年从澳大利亚留学回来之后就毅然开启了自己的水产事业。留学生居然来养鱼?这在旁人看来实在是大材小用了,但曹国华笑着说,我不觉得养鱼就不能实现我的价值。2006年他父亲经朋友介绍来到了美丽的海南,在文昌投资建设了第一个600亩罗非鱼养殖基地,曹国华就在那时第一次接触到了水产,所以才有了后面的水产人生路。

此后的两年是如东小棚虾遍地开花的两年,福建、湖南、安徽、东三省等外来人员纷纷涌入如东养虾。2014年,杨智超在浙江台州的几十名老乡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于是纷纷到如东学习温棚虾养殖。

■ 大学毕业一年稳扎行业 水产人二代成养殖专家

23岁这个年龄对于许多人来说,应该是大学毕业一两年,事业之路刚刚开启的阶段,而此时的徐信军已经成为了一名水产养殖能手,更是当地人尽皆知的养殖技术专家。

徐信军的老家在江苏高邮,他的父亲在当地养殖螃蟹快十年了,产量一直领先当地水平。从小受到这种氛围的影响,他大学也学习了农业,主修水产养殖专业。相比其他传统养殖户,水产专业科班出身的徐信军不仅拥有一线水产从业实践经验,更有了科学的水产知识作支撑。“小时候是看着父亲养螃蟹,现在我却能给父亲的养殖提供技术帮助,是反着来了。”徐信军笑着说。

2013年,读大二的徐信军到一个黄鳝养殖场实习,2014年在一家药厂做起了实习技术员。可以说搓油端盘的汗水,酷热蚊虫的叮咬,起早摸黑的清苦,渔排大海的飘摇,在这两年里他都亲身体会过。2015年3月底,即将大学毕业的徐信军开始拓展个人业务,为此后的经销事业打下基础,如今,徐信军已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水产饲料、鱼药用品经销商,旗下有70多位养殖户,养殖面积共2000-3000亩。

作为水产人后代,从小耳濡目染,徐信军对老一辈养殖模式颇有自己的看法。“以前许多养殖模式、技术其实存在很大问题,如今大家不再一味延续传统的养殖模式,懂得变通。比如以前大家习惯把螃蟹和青虾、龙虾混养,这种模式发病率高,养殖户收益也不好,如今改成蟹和白对虾混养、河蟹套河虾混养等,发病率低,养殖效果也逐年变好。”徐信军侃侃而谈。

虽然正式入行才一年,但徐信军很看好水产行业的未来。从今年3月到现在,他已有了十几万的收入,虽然这不算是一个特别大的数字,但是和他大学毕业一两年刚进入社会的同龄人相比,他的事业也算是扎稳了根。“暂时会继续在这个水产干下去,之后我可能会搞合作社,引入新的养殖模式和技术设备,争取成为这一带水产行业领先人。”徐信军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 养鱼如同“开工厂” 创一方使用颗粒饲料的先河

韦毅亿是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平阳镇的一位普通养殖户。六年前开始用网箱养鱼,成为了家族的“渔一代”,韦毅亿刚开始养鱼时,只有6口网箱,每口网箱每年产3000斤鱼,一年下来,收入并不高。

养了两年之后,他看出了养鱼的商机,也积累了不少经验。短短5年,他的网箱从6口增加到如今的126口,去年养鱼纯利润达到了20多万。“为什么你要来养鱼?很多朋友都这样问我,他们觉得养鱼就是农民做的事情,其实我不这样认为。现在科技很发达,虽然我有一百多口网箱,但投苗、投料、收鱼基本上都是机器操作,请几个人具体管理,我每天去看一次就行了,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全靠人工操作,自己完全可以把养殖搞好。”作为一个90后,他的想法与很多传统养殖户不一样,他认为自己不仅仅是在养鱼,而是开了一个“工厂”,而自己就是这个“工厂”的“厂长”。

2013年,韦毅亿又多了一个身份:饲料经销商。2013年之前,在广西来宾的许多地方,养殖户们没有使用饲料的习惯,鸡粪、牛粪等最原始的肥料就是鱼饲料。“这里和沿海相比,养殖模式传统,信息来源闭塞,经济效益并不是很好。想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就需要改变养殖户的思维,让他们开始用饲料。”韦毅亿说道。

但第一次尝试总是不容易的。2013年韦毅亿向当地两个镇的养殖户推荐了颗粒饲料,欣然接受的养殖户却很少。2014年收鱼之后大家发现,用饲料养鱼比用传统肥料养鱼的收益要高许多,特别是韦毅亿鱼塘的丰收让其他养殖户“眼红”起来,便开始争相使用颗粒饲料。

■ 水产行业万众创业时代还会远吗?

三位90后水产创业者,他们都有共同点,那就是拥有着依靠自己努力,力争改变一方行业现状的决心和勇气,并为之付出了行动。

我国著名诗人郭小川曾说过:“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作黄金……青春的魅力,应当叫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森林。”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新一代的水产人。

在这大浪淘沙的时代潮流中,任何行业都会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各行业从业人员都会在这片浪潮中历经一番洗礼。虽然从目前来看,在水产市场低迷的大背景之下,成功的年轻水产创业者属于少数,但足以引起反思:他们为何能在低迷的市场瓶颈中逆势成功?他们的成功,又能给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哪些触动?年轻一代又是否能快速崛起成为行业主力军?

据广东海洋大学问卷调查,水产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技术员工作的占总数的45.61%,业务员占14.91%,销售经理占比13.16%,其他工作占26.32%,可见在如今的水产学子中,直接创业的仅仅为很小一部分,更多的是进入企业。

2013 年,中国饲料行业在持续增长30 余年后,首次出现负增长。当前,行业整合及竞争倒逼企业降低人力成本,近几年有志于进入从事水产企业就业的门槛必定拔高许多。这是整个行业面临转型的必经途径。如果这一群体能够真正加入到水产一线,融入新时代的思维和技能,那么行业必将会迎来翻天覆地的改变。值得欣喜的是,如今这一群人似乎正在以“水产创客”的身份进入公众视野。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水产行业不再是行走田间地头的“土行业”,如今智能化养殖、集约化养殖、工厂化养殖等新的养殖模式和技术的兴起,也对现如今的水产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程度、对科学技术的掌握、对互联网的应用等综合素质……畅想未来,水产行业似乎离摆脱靠天吃饭这一命运不再遥远。